【舞台劇】 在台灣的故事‧寶島一村

賴聲川 王偉忠 ⊙ 聯合編劇 導演

特邀演出⊙黃仲崑
演員⊙郎祖筠、胡婷婷、萬芳、徐堰鈴、劉美鈺、周姮吟 、嚴藝文
屈中恆、馮翊綱、宋少卿、那維勳、韋以丞、時一修、蕭正偉、陳彥廷等


想看這齣戲,沒有特別的理由
看到王偉忠三個字,就直接訂票了
也許是品牌迷思吧,「王偉忠」直接給我一部好戲的聯想

對於眷村,除了小時候常吃的山東饅頭外,並沒有什麼特殊情感
倒是每次提到眷村,老媽總是滔滔不絕
她明明就是客家人,小時候卻老愛帶著我們往眷村裡鑽
我想應該是山東麵食,捉住了她的胃吧
這齣劇剛好在台南也有巡演,這次就帶著老媽一起去看戲囉~

看舞台劇,老媽可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呢
開演前,她才知道要看的是電視上在宣傳的「寶島一村」
也才開始有了興奮跟期待
並且一直問我,今天是不是很多地方都有演啊?!
哈哈哈,這就像現場的野台戲耶,演員沒有分身,妳也不是來看電影啦
真是太古錐了,她自己也哈哈哈覺得很好笑

好戲上場

嘉義,寶島一村的故事起源地
民國38年,政府播遷來台,也帶來了一批新移民
這批新住民原以為,很快的,蔣中正先生會帶他們回大陸老家
一轉眼,老蔣過世了,第三代都出生了
直到開放大陸探親後,他們才又回到老家
從原本的暫居台灣,慢慢的在台灣生根,變成了在地人

初到台灣,有人以假名冒領門牌、有飛官自願住到非軍官的眷村
有人沒有分配到住所,在98號及100號的兩戶之間,蓋起了99號的房舍
在一片混亂之中,竟然也安頓了下來
寶島一村講的就是這三個家庭,從第一代到第三代的故事

寶島一村98號的大家長是老趙(屈中恆飾)、趙太(郎祖筠飾)
其實老趙並不姓趙,他們本姓楊
眷村宿舍唱名時,為了趕快領取門牌入住
才冒領了在徐蚌會戰喪生的哥兒們老趙的門牌
領取門牌等於報了戶口,世世代代在台灣也只能姓趙了
直到開放大陸探親,老趙的兒子小毛代替父親回大陸探親時
一直找不到姓趙家人的門牌,才發現原來他們根本不姓趙

寶島一村99號的大家長是老朱(馮翊綱飾)、朱太(萬芳飾)
99號是棟違章建築,因為老朱沒領到門牌,老婆又懷孕
只好情商老趙跟老周,在98號跟100號間,讓他搭間99號
老朱跟朱太是第一代本省與外省人的通婚
就像很典型的兩省家庭,太太聽不懂國語、先生聽不懂台語、小孩會講台語跟國語
這一段老媽挺有感觸的,因為姑婆就是嫁給外省人,他們小時候也聽不懂姑丈的國語
朱太從趙太的媽媽那邊學到做天津包子的技巧,之後就靠賣包子養大了孩子,撐起了一家的經濟
開放大陸探親,她陪著老朱回大陸時才知道
原來在大陸她有個大姊,當年老朱來台灣之前已在老家成親
雖然不是滋味,但就像本省的傳統女性般,邊罵老朱邊把金項鍊一一掏出來給大姊的子孫們
萬芳把本土女性的角色詮釋得很好
沒想到國語歌曲唱得這麼好的她,台語也說得這麼溜啊
我一直以為她會的台語僅限於「愛情限時批」咧

寶島一村100號是飛官老周(宋少卿飾)的家,他自願住到非軍官的眷村裡
他原本是獨居的,但後來好兄弟子康(黃仲崑飾)投共
他就幫忙照顧子康的老婆如雲,以及如雲跟子康的兒子周胖
老周有個飛官愛人,在一次的失事中過世了
開放探親前,他先寫信回大陸請姊姊幫他的愛人修墳
開放探親後,他回大陸去墳上上香,才說出他的愛人希望他永遠快樂活下去的往事

老周跟如雲沒有夫妻之實,周胖卻一直以為自己是老周的兒子
直到長大後,才從別的眷村媽媽那邊得知爸爸老周是同志
很多年後
離鄉工作的孩子們回來眷村,大家一起聚餐的場合裡
投共的飛官子康回來了
他不是投共,而是被關起來了
經過了數十年,終於如願的回到了台灣
如雲哭著說:「當年,我看著你意氣風發的背影,出門去。轉眼間,你回來了,卻是白髮蒼蒼。」

回大陸探親的恍如隔世,讓我想起了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整齣戲就在笑與淚中,重複的感動著
時代劇裡的串場歌曲也是重點之一
像趙太他們唱著「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就可以感受到他們每逢佳節倍思鄉的情緒

歌曲也可以帶著上一代的長輩們搭上時光機,重返青春歲月
當第二代唱著「為什麼要對你掉眼淚?你難道不明白是為了愛…」
聽到這首「情人的眼淚」,老媽就笑了
果然老歌能讓人青春哪!

多年後,眷村逃不掉被拆除的命運
眷村拆除前,離鄉的遊子們回家鄉聚首
很多眷村的回憶都又回來了
第一代的顛沛流離、第二代的兒時記憶、第三代回爺爺奶奶家的回憶…

寶島一村在感情上處理得很細膩
不管是父母、手足、鄰居、同袍間,都可以看出眷村特有的人情味
三個半小時的戲,可以濃縮的這麼精緻無冷場,把觀眾搞得又哭又笑的
又將時代的縮影表現的一覽無遺,王偉忠真沒有辜負鬼才之名
最驚喜的是
離場前,還可以領取朱媽媽賣的天津包子喔
當然不是朱媽媽親手包的啦,但也足以讓看戲的傻子們回味無窮了

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故事,除了海角七號,還有寶島一村
海角七號是本土,寶島一村也是本土
本省人是台灣人,外省人也是台灣人
大家都是台灣人,所以不該像吃牛排一樣切割,或是以顏色來辨識

今年是海角年,即使經濟不景氣,很多人還是拼了命的去看了一次、兩次、三次…
寶島一村也跟海角七號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樣的笑中有淚,一樣的訴說著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深厚情感
即使我不是眷村子弟,一樣也有共鳴,一樣也很感動
這份感動,並不少於海角七號

年輕的一代,對於族群的包容力更強了
希望有一天,我阿嬤那一代不會再這麼介意「外省」字眼
不會再告誡子孫不能嫁娶外省人跟原住民
總有一天,族群一定會融合,台灣一定會更進步

很開心在2008年底,再次看到了一部好戲
今年是海角年,也是寶島年
本土意識提醒著我們,要更加珍惜這個吵吵鬧鬧,卻依然美麗的家園。

圖片來源:表演工作坊表落格